WFU

2023年5月18日 星期四

教科書上沒說過的腳


林小姐,終於恢復了上班族的身份。因為帶小孩的關係,已經7~8年沒有工作的她。對現在的工作可說是火力全開。初診來到復健室,我好奇的問道:「林小姐你腳怎麼了?」林小姐說道:「只要走久就會很痛,工作類型需要久走、久站,而且痛的位置在一個很奇怪的地方,而且你看。」林小姐抓著自己的左小腿,示意我也抓著相同的地方請我感受一下。林小姐轉動左腳踝。我感受到她所說的異樣,有一種機械生鏽的聲響。林小姐困惑的問我:這是退化嗎?我目測一下林小姐。我傻眼的說:「最好這麼快啦!(目測才30歲吧)」。



我保證林小姐的問題,教科書很難找到。我看了她的描述也是一頭霧水,我也跟著無所適從。心裡想起臨床老師的話。


一切都從評估開始吧。

靜態觀察

動態分析


最後發現,調整圖上的這條肌肉。林小姐的問題終於獲得實質上的幫助!



當發現不曾再教科書上看過的病症,難免會慌張。靜下心來,想想物理治療最基礎的內容:「生物力學」、「肌動學」、「解剖學」。再分析對方的靜態姿態、動態活動。就會慢慢的理出頭緒。

2023年5月17日 星期三

有好起來,卻差臨門一腳的腳踝!

有好起來,卻差臨門一腳的腳踝!


李小姐,上月初右腳踝扭傷,到現在已復健一個月多。從原本不能行走,到現在行走自如。「疑?都已經行走自如了,為什麼還要來復健呢?」我好奇的問道。李小姐說:「這也說不上來,就是覺得右腳踝還是怪怪的,尤其上下樓梯的時候,還是會覺得卡卡的。反正總歸一句,就是跟以前還未受傷的感覺不一樣啦!」



此時治療師有兩種選擇:
一個是萬年金句:腳踝一但扭傷,韌帶組織的韌性,就會多多少少會鬆弛,所以能好到80%就不錯了啦!
    還是轉換道另一種情境:回到專業,(再堅持一下下就好。不是放進去一下下就好)李小姐,我剛好有空,我幫您評估看看。

我選擇了後者。(每一次的治療都是行動藝術的展現)
評估完發現,右小腿「後內側」有一條不尋常張力的肌肉緊繃。稍微放鬆一下。再請李小姐上下台階。右腳踝的卡頓感就有改善。再把要放鬆哪條肌肉的方法教導李小姐請她持續放鬆。右腳踝的卡頓感就下降大半!




有時候其實只要時間允許,堅持那個一下下,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對方也會對物理治療師,有刮目相看的感覺。尊重專業,從自己開始!Go!



2023年4月19日 星期三

打籃球,腳踝不穩定,激烈運動下疼痛怎麼辦?

 

免責聲明:這是在臨床上經過治療師專業評估的臨床經驗,單純分享。如果您看了文章試做之後沒改善,或是更不舒服。請盡快去醫療院所找專業人員協助,謝謝!

---------------------------------------------------------

苦主:林小姐,上班族、久坐族。下班熱愛籃球。一週打兩~三天籃球。


主要的困擾:兩週前,腳踝因為打籃球不明原因疼痛,(當下打球時也沒有扭到的感覺也沒有扭傷)並且有兩處的疼痛點。


過去病史:

其實之前打籃球,有兩次大扭傷,也有接受復健治療,感覺好得差不多了就開始直接上場打球。


林小姐兩個痛點

(一):在踮腳尖的時候!腳跟靠近阿基里斯腱的地方(如圖所示)有「卡緊感」(就是跟健康側不一樣就對了)。


解法:

發現比目魚肌(Soleus Muscle)(如圖所示)異常緊繃。運用簡單的按摩技術。幫助腳跟「卡緊感」獲得改善。






(二)一樣是踮腳尖,在足背處(如圖所示),一樣有不舒服的感覺。


解法:

後來評估是林小姐的小腿接近膝蓋內側(接近腓腸肌Gastrocnemius內側頭)。也是有異常緊繃。按摩放鬆後。林小姐的困擾:踮腳尖的問題就獲得顯著的改善。






2023年3月17日 星期五

手腕傷心咖啡店之歌

手腕傷心咖啡店之歌


楊小姐是知名連鎖咖啡店員工,負責專業大型咖啡機台咖啡產出,熟練的動作以及優雅的身段,由於Google Map的眾多留言好評不斷,很多人紛紛打聽楊小姐上班時間,好準時前往享受視覺(看妹)與咖啡雙重絕佳饗宴。


那天,對!很不幸的228連假,原本假日200~300杯的量瞬間在連假暴增400~500杯,楊小姐的右手腕終於不堪負荷發出嚴重的警告。


楊小姐來到診所的那天,天空灰灰的,對稱了楊小姐面有愁容地扶著嬌弱的右手腕來到了復健科的畫面。「小姐您右手怎麼了?」負責這次診療的我問道。楊小姐說:「咖啡機上的手把安裝器,用手腕旋緊時會有手腕痛,要把手把安裝器拆下的動作也會痛,只是裝是痛手腕前面、拆是痛手腕後面」。我繼續追問:「手腕痛多久了?」「超過一個月了,起初隱隱作痛,想說貼個藥布舒緩、休息幾天就好,沒想到一個228連假的爆炸好業績,手腕也跟著一起爆掉了。」


聽完楊小姐的描述,我邀請她先做「高階物理治療」的評估檢測,透過「人體工學檢測」與「肌肉動力學檢測」發現:楊小姐的手腕關節內有不正常的壓力,這是長期累積卻不知道要怎麼放鬆保養的結果。


發炎疼痛的兩大好發原因:

(一)同一個姿勢維持太久(例如:久站、久坐)


(二)簡單的動作重複太多次(例如:瘋狂泡咖啡、洗碗)


用「人體工學」檢測快速來了解楊小姐的右手腕的出力方向。我們用一隻簡單的木棍(趕麵棍)去模擬楊小姐工作的出力方向,發現楊小姐因工作需求必須大量的做去右手腕手心向下合併手腕側彎大拇指那一側(如圖所示)。




依據「人體工學」

(一)手心向下的動作是搭配手腕側彎小拇指側

(二)手心向上的動作是搭配手腕側彎大拇指側


所以這次楊小姐的工作使力是剛好與人體工學相反,倒是手腕異常壓力上升,導致手腕痛!


經過「高階徒手」調整(手腕壓力減壓降痛),以及「高階運動調整」(把高階徒手的效果維持)


經過幾次的回診處理,楊小姐的手腕力量從原本做50杯咖啡會痛,到現在回復到做200杯的狀況都可以控制疼痛。


很開心地看到楊小姐對自己的右手腕越來越有自信的樣子。身為治療師的我也看到自己的使命!





2023年3月16日 星期四

煎台上的魔術師,手麻麻!怎麼辦?

煎台上的魔術師,手麻麻!怎麼辦?


宋姊姊是早餐店的老闆娘身兼煎台手,每週只休禮拜天,其餘的時間都兢兢業業的在她不到兩坪的煎台小天地打拼,每天產出「宋氏蛋餅」約300份不說,快速優雅動作、招牌式笑容、超強記性,更是實現「正妹經濟學」與「菜市場經濟學」的完美演示。東西好吃、價格親民、不用大腦便可以點餐。十幾年來累積大量的粉絲,連我也被圈粉了。只要今天早餐不知道要吃什麼,去宋姊姊那邊就對了!!

有天宋姊姊熟練煎我點的蛋餅時,她貼心的幫我的蛋餅切塊,切完後她眉頭深鎖,不斷的在甩動自己的右手。一問之下才知道宋姊姊的「手麻」已經一個月了。看了幾家診所加上按摩推拿,感覺效果有限。唯一可以緩解的就是做甩手的動作。宋姊姊美麗的臉龐添了幾分憂愁:「今天的麻感又更多了!」在良心的驅使下,雞婆的我自我揭露自己的專業治療師身份,並引導宋姊姊下班後到我任職的診所用「高階物理治療」進行詳細檢查。

在檢查的過程中。通常手麻會聯想到頸椎是否有影響到手。所以我們會先做「頸椎測試」,發現宋姊姊的手麻與頸椎沒有太直接的關係。所以我們就開始去尋找手臂上的肌群,有沒有因為太過於緊繃導致神經受到影響進而產生手麻?經過「人體工學檢測」發現,宋姊姊的胸肌緊繃,導致神經傳導不順。

於是我們運用「高階徒手」讓宋姊姊的胸肌快速放鬆。再請宋姊姊做出把蛋餅切塊的動作時,我永遠忘不了宋姊姊邊做動作邊眉開眼笑地說:「疑?怎麼麻感退了這麼多?」她的笑容,仿彿她放下這幾個月來心中大石。

當然「高階徒手」調整沒有真的這麼神呀,「高階徒手」還是有它的極限在,雖然說麻感已經退了許多,接下來的「高階運動調整」才是真正幫助宋姊姊維持「不麻」的最佳利器,不然麻感很快會因為宋姊姊的每日300蛋餅的修煉瞬間「麻感上身」!。

檢查評估是很重要的,因為對症下藥是我們只終如一的態度。「高階物理治療」也可以「很標靶」的幫助個案解決日常困擾許久的問題。

經過後續6次的回診調整,宋姊姊的麻感幾乎快要消失在她的字典上。愛吃宋姊姊蛋餅的我,又可以開心的看她幫我製作美味的早餐

2023年3月14日 星期二

手肘痛有可能是肩胛骨不順的問題

 手肘痛有可能是肩胛骨不順的問題


與尤先生的相遇有點奇妙,在初診復健的時候,一般復健告一個段落後,我們治療師按照慣例引導個案去櫃檯領健保卡與藥單。那天尤先生很妙的問說:「什麼?復健就這樣?沒了?」有點雞婆的我,問說:「對呀!怎麼了?還有哪裡不舒服?」沒想到這個問句一下去,尤先生才娓娓道來,這兩個月來手肘求醫的坎坷路。尤先生嘆氣的說道:「去很多醫療院所都沒好,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就上次跟朋友打網球,拼戰到搶七(就是一場當兩場打的概念),打完球隔天手肘就不對勁了。」


治療師的我當下就建議尤先生,轉介到「高階物理治療室」,去做進一步檢查,透過「動作功能性檢測」、「肌肉動力學檢測」才發現,問題不單單是手肘的發炎疼痛狀況,整個手臂、肩胛骨以及胸椎都因為當時的「網球延長賽大戰」產生了「走鐘」(台語:走針)。使肩胛骨的位置跑掉了(不是關節脫位,是一種在做動態動作分析的時候,肩胛骨相對於健康的那一側,位置是不對稱的)。

所以尤先生的問題有比教高的機率是在「胸椎、肩胛骨」,手肘的疼痛很有可能只是整個事件的受害者。


經過幾次「高階徒手調整」,胸椎、肩胛骨的位置有回到原本的地方,並教導尤先生,如何「正確發動手臂的力量」(教導調整性運動),手肘的疼痛才一次一次的不斷的下降。


所以「痛源」一定就是問題點嗎?其實未必。還是需要詳細的動作分析、肌肉力學檢查,才能幫助個案找出真正的「病灶」!幫助個案「省時間」、「節約不必要的開支」。

冬天睡覺拉棉被竟然手腕會痛!?

 冬天睡覺拉棉被竟然手腕會痛!?


林阿姨晚上睡覺會有踢棉被的習慣,所以她半夜冷得時候都會再把棉被拉回來。某天夜晚,林阿姨一如平常的踢棉被再拉棉被,結果這次一拉不得了,被右手腕痛醒,並再也睡不著,眼睜到天明,失眠的早晨林阿姨一臉倦怠的出現在復健科門口排隊。


林阿姨是一位辦公室久坐打電腦的公司業務主管,因為最近要負責一個公司跨國行銷專案,工作格外繁忙,如果這時右手腕又不給力在她主持會議的時候隱隱作痛,我想任何人遇到這樣的事都會想抓狂吧?所幸林阿姨找上了「高階物理治療」希望手腕的問題不要拖,能處理就趕快處理。


經過「功能性動作檢測」、「人體工學檢測」,林阿姨的問題不單單是在右手腕上,右手腕反而是受害者,因為林阿姨右手腕因為長期打電腦、用滑鼠的關係,手心長期是向下的。其實破壞了手心向上向下的平衡。在「人體工學」中很強調身體的力量平衡。


手心向下是助人,是好事!但工作時一直手心向下,就未必是了。長期手心向下做事(打電腦)的結果,向下的力量牽動肌肉、肌肉牽動骨頭。前臂的骨頭排列就會不順(不太符合人體工學的狀態)當然手腕的壓力就會變大,手腕壓力大,有天撐不住了,就是發炎疼痛的開始!!(也就是來復健科的開始,大誤)


既然「向下」不行。我反其道而行,我「向上」總可以吧?沒錯!就是「向上」。經過「高階物理治療,手心向上的處理」幫助林阿姨快速降低手腕的壓力!壓力下降了,發炎疼痛反應就有效下降,再搭配把強勢肌群(會使手心向下的肌群)放鬆,增強手心向上的肌肉力量!(調整性運動)幫助林阿姨手腕不痛的時間拉長!讓林阿姨一如往常的上班、開會,最重要的是晚上拉棉被不會痛、一覺到天明!

2023年1月14日 星期六

如何將健保個案轉為自費個案?(心得分享二)

如何將健保個案轉為自費個案?(心得分享二)


TA:想要做自費的物理治療師

前提:

1. 分享的內容純屬個人意見,沒有絕對!沒有對錯。分享的方法真的有幫助到我,我想幫助跟我有相似情況的朋友,希望能幫助到你。

2. 你的醫療單位有可以接自費的環境、有醫師開立5~10分鐘的徒手時間。如果沒有每天都是儀器治療真的不太容易,因為環境就是讓你沒有機會發揮。如果你確定你日後要轉戰全自費,真心建議你換個環境。



上篇提到治療「出全力」,出完全力後呢?你有義務幫「拚命的自己」紀錄自己輝煌時刻。


秘訣:勤寫「病歷」


你問診問到什麼?個案的需求是什麼?你覺得個案可能是什麼問題(骨頭?肌肉?神經?筋膜?)?所以你做了什麼檢測確認你覺得的問題?開始處理時你處理了什麼關鍵?(骨頭?肌肉?神經?筋膜?)最後結果是什麼?有達到個案的需求嗎?


這就是你病歷要做的「標配紀錄」,但這樣還不夠。想像你錢多到不知道要怎麼花,此時你要買一部車,你會只買「標配車」嗎?我想大多數的人一定會想要「攻頂頂到肺」的「頂規車」吧?那什麼是「頂規的病歷」,依據健身查德老師的神作「最強健身教練養成聖經」裡面有提的概念:你不只要紀錄病理問題、你跟這位個案在互動的時候的聊天內容(他的職業、他的個性…等等)、個案的興趣、左撇子右撇子、哪裡人、大學校隊、愛打籃球...等等。為什麼呢?因為這些「非專業的話題」是你跟個案有連結的關鍵!人與人之間之所以會有機會變成朋友就是這些連結!

 

總結:出全力解決你個案的筋骨需求,紀錄你努力的過程,我知道很辛苦,但這就是扎扎實實的累積,沒有奇蹟只有累積。建議可以的話每個月寫100份病歷(以每個月22工作天,平均一天5份病歷),持續三個月,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共勉之!Peace!


2023年1月13日 星期五

如何將健保個案轉為自費個案?(心得分享一)

如何將健保個案轉為自費個案?(心得分享一)


TA:正在健保環境載浮載沉又希望將來能成為全自費的物理治療師


前提:

1. 分享的內容純屬個人意見,沒有絕對!沒有對錯。分享的方法真的有幫助到我,我想幫助跟我有相似情況的朋友,希望能幫助到你。

2. 你的醫療單位有可以接自費的環境、有醫師開立5~10分鐘的徒手時間。如果沒有每天都是儀器治療真的不太容易,因為環境就是讓你沒有機會發揮。如果你確定你日後要轉戰全自費,真心建議你換個環境。



秘訣:把每一個健保個案用自費的規格去幫助。(這是一位物理治療前輩,新病人要找他處理要等兩個禮拜,超強。這是他給我的建議)



這個想法叫做「出全力」,這個觀念來自「福哥來聊永不福輸的Podcast專訪盧建彰導演」,如果你對每個健保個案沒有出全力(出三分力、五分力,想說醫師開立五分鐘徒手就覺得這麼短的時間不太能做什麼,並只對個案的患部按摩五分鐘。讓個案暫時舒緩,但你內心知道這樣做並沒有解決個案真正的問題。假使全世界的人都不知道,但遺憾的是:你是知道的,你並沒有盡全力。)


何謂「出全力」?就是假如健保項目最後一項是5分鐘徒手,一開始個案在電療熱敷你發現有空檔時間可以運用,你就利用時間與個案攀談問診,了解個案不舒服的前因後果,腦袋開始思考個案可能是什麼問題(神經?肌肉?骨骼排列?筋膜?),並提出幾個確認問題的測試(增加命中率)。等到病人真的在你面前了,你早已設計好5分鐘你要怎麼分配時間(1分做前測試:確認問題、花2分鐘處理最關鍵的地方,1分鐘後測試看看效果如何。最後1分鐘衛教:告訴對方回去要注意什麼)


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並沒有好嗎!最後你要找時間把這個個案寫成病歷(關於病歷我之後再寫一篇專門分享),下次遇到那位個案再接續上次的內容繼續幫助他。


如果不出全力,哪天遇到一位願意捧著大把鈔票找你做自費醫療個案,需要你使出你的看家本領的時候,你卻發現自己出不了全力,因為平時就沒有出全力,所以就沒有累積足夠的頂尖技術讓個案驚艷(WOW!),這樣豈不是超級可惜。讓我們把變強的習慣落實在每一天!


共勉之!Peace!